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通过为期2天的现场测试和2周的数据处理分析,EPC联合中铁西南院和四川水发完成的主动源面波方法对比实验取得明确结论。首篇精华解读,为您揭开偏移距选择的奥秘。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多道面波分析(MASW) 技术已成为工程地质勘察的利器。然而,现场技术人员最常困惑的问题是:"偏移距到底设多少合适?"
这个看似简单的参数,直接影响着数据质量和解释精度。为了精准解答这一实际问题,EPC联合中铁西南院技术团队开展了一次高效、针对城市柏油路面的主动源面波方法对比测试。
01
测试现场图
1
高效测试:聚焦关键参数的系统对比
本次测试虽历时不长,但设计系统全面,在同一场地、相同条件下,对MASW方法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精准对比:
2种方法:MASW (多道面波分析)与 CMPCC((共中心点面波相干分析)) 同步测试
3类震源:锤击震源、30-120Hz扫频震源、30-240Hz扫频震源
2种道间距:0.5米 与 1.0米
13种偏移距:从2米到10米,全面覆盖
39组数据:确保结论可靠性
专业软件:使用OYO公司的SeisImagerSW面波软件,兼容MASW和CMPCC方法,多种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参数选择
经过2周密集数据处理分析,我们提炼出第一个明确结论:城市柏油路面MASW方法中最佳偏移距的选择。
2
核心发现:4-5倍道间距是"黄金法则"
通过对数据的系统处理与分析,我们得出了清晰且可靠的结论:
城市柏油路面的MASW方法最佳偏移距范围为道间距的 4 – 5 倍。
关键技术概念:认识面波数据中的"信号"与"噪音"
在理解为何这个偏移距范围最佳之前,需要先了解面波数据中存在的三种关键成分:
☆
低频噪音(环境噪音)
来源:环境振动、车辆通行、人员走动等
特征:通常出现在5-10Hz以下频段,与现场相关
影响:严重干扰有效信号的识别,导致频散曲线扭曲
识别标志:低频区域速度反常下降,频散点离散,质量曲线波动剧烈
☆
基模瑞雷波(有效信号)
来源:震源激发的主要面波能量
特征:能量最强,频散曲线平滑连续
价值:是反演地下横波速度结构的关键依据
识别标志:5-65Hz范围内,质量曲线平稳,速度随频率降低而单调升高
☆
高阶模面波(多来源干扰信号)
来源:人工震源共振地层复杂结构产生的附加振动模式
特征:位于基模之上,速度更高(260-300m/s)
影响:如误认为基模,会导致反演结果严重失真
识别标志:基模曲线之上的能量团或曲线,速度突跳,曲线与基模大致平行
3
测试数据说话:不同偏移距效果对比
以上频散曲线为1.0m道间距,2m-10m偏移距地MASW方法的频散曲线图谱,图像中部的红色圆点为频散点,连线构成了频散曲线,上部的红色曲线为质量曲线,代表了相应频散点的能力集中程度。由图可知:
偏移距类型 | 频散曲线质量 | 低频噪音抑制 | 基模-高模分离度 |
过近(2-3m) | 基阶、高阶面波与各种体波混合在一起, 并且低频面波尚未完全发育 | 差 | 清晰 |
最佳 (4-5m) | 波组分离,能量始终,基模清晰 | 良好 | 清晰 |
过远 (>5倍) | 基阶和高阶能量混同,模态难以区分 | 一般 | 模糊 |
测试发现:在4-5倍道间距条件下,三种震源的数据均显示出最佳的基模-高模分离效果,低频噪音得到有效压制。
4
实用建议:来自测试的现场操作指南
基于本次测试的成果,我们建议:
优先原则:若时间允许,可以将偏移距先设为从1倍道间距,依次增加,观察频散曲线的低频噪音与高阶曲线的分离情况,若时间紧张则将偏移距设置为道间距的4倍
噪音识别:可通过观测质量曲线或频散点能量集中和衰弱情况作为判别参考
验证操作:在重要项目场地,采集多个不同偏移距数据进行对比验证
数据处理技巧:如何准确提取基模信号?
1. 低频端截断:选择频散曲线第一个速度峰值顶点截断
2. 高频端识别:选择60Hz以上第一个速度突跳点作为截断点
3. 质量曲线参考:基模段质量曲线平稳,两端陡降是重要标志
系列成果首篇发布
本次关于偏移距选择的发现,是我们主动源面波方法对比测试的首批成果。这次测试虽时间紧凑,但设计科学、数据充实,为现场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导。
下期预告:《锤击还是扫频?测试数据揭秘MASW最佳震源选择》